亚洲18 成人网页,岛国绿色高清av网站,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网站,色色拉Av

歡迎來到BioSense網(wǎng)站!

熱線:021-66110810, 66110819

手機:13564362870

鵪鶉肺炎克雷伯菌血清型鑒定、耐藥性檢測及致病潛力(三)

來源: 《中國畜牧獸醫(yī)》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5-26 17:15:51 瀏覽:33 次

2結果


2.1病原菌的分離培養(yǎng)及鏡檢染色結果


從8份腹瀉鵪鶉糞樣中成功分離到2株疑似菌落,其在LB瓊脂培養(yǎng)基上生長為表面光滑濕潤、邊緣整齊、形狀大而圓的灰白色菌落(圖1A);在麥康凱瓊脂培養(yǎng)基上生長為表面光滑濕潤、邊緣整齊,形狀小而圓的粉色菌落(圖1B);在SS瓊脂板上生長為表面光滑濕潤、邊緣整齊的淡粉色菌落(圖1C),在各培養(yǎng)基上均為黏稠狀聚在一起,均伴有臭味。革蘭染色鏡檢呈兩端鈍而圓的紅色短桿狀菌落(圖1D),根據(jù)菌株形態(tài)可初步判斷2株分離株為肺炎克雷伯菌,分別命名為Ksp-A1和Ksp-A2.A-C,分離株在LB、麥康凱、SS瓊脂平板上的生長情況;D,革蘭染色鏡檢(1000×)

圖1病原菌菌落形態(tài)及革蘭染色鏡檢


2.2生化鑒定結果生化鑒定


結果顯示,2株分離菌株苯丙氨酸、鳥氨酸、半固體瓊脂、葡磷胨水、側(cè)金盞花醇、硫化氫和蛋白胨水試驗均呈陰性,均能分解木糖、山梨醇、棉子糖,枸櫞酸鈉、尿素、葡萄糖酸鹽、賴氨酸和葡萄糖產(chǎn)氣反應呈陽性(表4),參照腸桿菌科細菌生化反應陽性率表,符合肺炎克雷伯菌生化特性。

表4分離株生化鑒定結果


2.316SrDNA鑒定和遺傳進化分析


利用細菌16SrDNA通用引物對分離菌株進行PCR擴增,結果顯示,獲得大小約1490bp的片段(圖2),大小與預期相符。測序結果BLAST比對顯示,2株分離菌株與肺炎克雷伯菌的相似性達到99.50%-99.93%.系統(tǒng)進化樹結果顯示,分離株均與肺炎克雷伯菌DB-4、WGT-31株屬于同一進化分支(圖3),進一步證明2株分離株為肺炎克雷伯菌。


2.4肺炎克雷伯菌特異性基因檢測結果


對分離株Ksp-A1和Ksp-A2進行PCR擴增,檢測其是否含有腸桿菌科特異性基因phoA與肺炎克雷伯菌特異性基因khe,1.0%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結果顯示,分別獲得大小為720和498bp條帶(圖4),條帶大小符合預期,因此判斷2株分離株均為腸桿菌科肺炎克雷伯菌。

圖2分離株Ksp-A1(A)和Ksp-A2(B)16SrDNAPCR擴增結果

圖3分離株系統(tǒng)進化樹

圖4分離株Ksp-A1(A)和Ksp-A2(B)肺炎克雷伯菌特異性基因PCR檢測結果


2.5肺炎克雷伯菌莢膜血清型檢測結果


2株分離株使用K57莢膜血清型特異性引物均擴增出1100bp左右片段(圖5),片段大小符合預期,因此判斷分離株Ksp-A1和Ksp-A2的莢膜血清型均為K57.M,Trans2KDNAMarker;1,陰性對照;2-8,分別為K1、K2、K3、K5、K20、K54、K57莢膜血清型

圖5分離株Ksp-A1(A)和Ksp-A2(B)莢膜血清型PCR檢測結果


2.6藥物敏感性檢測結果


由表5可知,分離株Ksp-A1和Ksp-A2均對苯唑西林、氨芐西林、青霉素、復方新諾明、麥迪霉素和紅霉素表現(xiàn)耐藥,對頭孢哌酮、頭孢他啶、頭孢呋辛、頭孢唑啉、米諾環(huán)素、氯霉素、丁胺卡那、環(huán)丙沙星和諾氟沙星表現(xiàn)敏感,對頭孢氨芐、羧芐西林、多黏菌素B和新霉素表現(xiàn)中介。Ksp-A1對頭孢拉定、四環(huán)素和阿奇霉素表現(xiàn)中介,Ksp-A2對以上抗菌藥表現(xiàn)敏感;Ksp-A2對卡那霉素和慶大霉素表現(xiàn)中介,Ksp-A1對其表現(xiàn)敏感。

表5分離株藥敏試驗結果


2.7耐藥基因檢測結果


使用PCR檢測分離株耐藥基因,1.0%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結果顯示,分離株Ksp-A1攜帶blaSHV、aacC2、oqxAB、tetA、tetM和cat16種耐藥基因;分離株Ksp-A2攜帶blaSHV、aaaA1、aacC2、oqxAB、qnrA、tetA、tetM和cat18種耐藥基因(圖6)。


2.8分離株毒力基因檢測結果


分離株毒力基因檢測顯示,分離株Ksp-A1攜帶K88、hlyE、iucD、irp2、ompA和ompC6種毒力基因,分離株Ksp-A2攜帶K88、hlyE、iucD、irp2、ompA、ompC和malX7種毒力基因(圖7)。


2.9生物學特性分析


2.9.1生長曲線


由圖8A可知,培養(yǎng)2h后,分離株Ksp-A1和Ksp-A2的D600nm值均逐漸升高,開始進入對數(shù)生長期。培養(yǎng)12h時,分離株Ksp-A1的D600nm值達到峰值,隨后進入衰退期。培養(yǎng)9h時,分離株Ksp-A2的D600nm值達到峰值,隨后進入衰退期。


2.9.2酸堿耐受性


由圖8B可知,分離株Ksp-A1、Ksp-A2在pH2.0-10.0均能存活,且pH為7.0時活性最好;當pH<2.0和pH>11.0時分離株Ksp-A1基本失去活性;當pH<2.0和pH>12.0時分離株Ksp-A2基本失去活性。


2.9.3接種量由圖8C可知,分離株Ksp-A1接種量為3%、Ksp-A2接種量為2%和3%時生長狀態(tài)最佳。在其他接種量條件下,2株分離株的D600nm值均呈現(xiàn)不同程度的下降,生長狀態(tài)較差,因此分離株Ksp-A1的最適接種量為3%、Ksp-A2的最適接種量為2%.

圖6分離株Ksp-A1(A)和Ksp-A2(B)耐藥性基因檢測結果

圖7分離株Ksp-A1(A)和Ksp-A2(B)毒力基因檢測結果

圖8分離株生長曲線(A)、酸堿耐受(B)與接種量(C)測定結果


2.10致病性試驗結果


試驗組小鼠在12h后開始發(fā)病,均出現(xiàn)被毛粗亂、精神沉郁、呼吸困難、腹瀉等癥狀。對照組小鼠試驗期間活動正常,未見異常。當分離株Ksp-A1和Ksp-A2菌液濃度為0和1×105CFU/mL時,小鼠死亡率均為0;當菌液濃度為1×106CFU/mL時,Ksp-A1組小鼠死亡率為0,Ksp-A2組小鼠死亡率為10%;當菌液濃度為1×107CFU/mL時,Ksp-A1組小鼠死亡率為30%,Ksp-A2組小鼠死亡率為60%;當菌液濃度為1×108CFU/mL時,Ksp-A1組小鼠死亡率為70%,Ksp-A2組小鼠死亡率為90%;當菌液濃度為1×109CFU/mL時,Ksp-A1和Ksp-A2組小鼠死亡率均達到100%(表6)。經(jīng)計算得出,分離株Ksp-A1和Ksp-A2對小鼠的LD50分別為3.3×107和2.6×106CFU.

相關新聞推薦

1、雞印第安納株沙門菌生長、致病性及藥物敏感性研究(一)

2、不同磁化水處理對有益微生物(苜蓿根瘤菌)生長及功能的影響——材料與方法

3、不同濃度的?全反式維甲酸對胰腺癌PANC-1和骨肉瘤U2OS細胞生長影響

4、瑞香狼毒葉(斷腸草)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石膏樣毛癬菌生長曲線的影響——材料與方法

5、利用細菌生長曲線表征芳樟醇對三文魚莓實假單胞菌MS 02的抑菌效果(一)